一、认识慢阻肺:隐匿的呼吸杀手
1.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
2.慢阻肺的症状?
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能症状有胸闷、喘息。早期慢阻肺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日益显著;咳嗽、咳痰症状通常出现在早期,而后期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二、慢阻肺的危害: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阻肺有什么危害?
慢阻肺的危害众多,首先可以导致患者活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均会受到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病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三、行动起来:预防与治疗并重
面对慢阻肺这一严峻挑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识别、预防到治疗,全方位构建呼吸健康的保护网。
1.如何识别慢阻肺?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2.如何预防慢阻肺?
居民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避免吸烟,吸烟者主动尽早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二是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三是要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四是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
五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3.慢阻肺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一旦确诊为慢阻肺,患者应遵循医嘱,采取药物治疗、氧疗、康复锻炼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也是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辅助。
已经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
一是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
二是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三是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
四是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
五是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